“教师就是要传道受业解惑,培养学生全方面能力,我把自己主要精力放在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希望学生在数学课上收获自信与成长。”张霞这样定义自己的职业。
从教32年,在精进科研的同时,张霞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上也不断取得突破,和团队老师一起创新提出“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数学应用为目的,以数学软件为工具,以案例教学为主线,以自主学习为特色”的应用型大学数学教学改革思路,研发出高水平的配套教材、教学案例库和模块化教学体系,其教改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和团队老师一起设计了一套融合“MOOC+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多元评价”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工程应用数学A》。该课程深受学生喜欢,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拓金计划”示范课程国家精品课程。
立题:让“数学课”回归生活
张霞一直把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并在教学和生活中时刻践行。她说:“知行合一不仅是自己教学的态度,更是代表了自己做人的态度,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众所周知,数学是工科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数学作为非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也是新生入学后较早接触到的一门公共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在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人们发现了许多问题,其中,“厌学症”“恐惧症”等现象成为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痛点”。
张霞不赞同数学教学过度强调解题技巧和熟能生巧,让学生厌烦数学就是因为过度的练习,不能扼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要回到数学最根本的概念和思想,发现到数学的魅力,才能真正的爱上数学。在课堂上,她常常和学生探讨,为什么要学习计算繁琐的数学,反复强调数学在生活中极其重要,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特别是现在的大数据时代。数学一定是离不开计算的,但更关键的是把算转化为用,再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发挥它的作用。
如何让大学生爱上数学课?如何将抽象性、理论性强的基础数学课上出“应用”特色?这成为了摆在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大学数学教学团队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了解开这道“难题”,从2006年开始,在陈秀教授的带领下,张霞和同事们开启了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率先探索地方高校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路径。
大学课程改革中最难的就是基础课程的改革。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张霞和同事们从课程内容入手,走进相关系部,熟悉相关专业,加强同专业师生的沟通,了解不同专业对数学课程教学的需要。然后,根据专业需要设置课程内容,将大学数学课程内容与专业挂钩,使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团队不断优化整合课程内容,降低基础数学课和专业课内容的重复性,将课程内容体系从“以学科为导向”转变成“以专业为导向”,原本“各自为政”的课程内容在模块化课程内容体系改革中逐渐走向深度“融合”。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2020年,《工程应用数学A》入选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这也是大学数学教学团队18年来推进数学教学改革结出的硕果。2021年张霞获安徽省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特等奖。
破题:让学生爱上“学数学”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最终会有多少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在采取有效的污水处理措施后,巢湖的水环境经过多长时间能得到改善?”……教室里,学生与教师正在展开有趣的探讨。
如此有趣、接地气的数学问题出现在课堂中,是否会让你觉得数学似乎也没有那么令人“头大”?而这样的场景在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大学数学教学新模式下的课堂上很常见。这是源自教师团队一直坚定地认为:教师,不能只做书斋里的学问,要坚持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教学,不仅要评价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将课程内容中具体的知识点与应用案例相结合,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研习和多元评价,让师生在课堂上实现高频有效的互动。”张霞介绍道。
在不断摸索中,团队构建了“案例教学、数学实验、项目探究、成果展示”四位一体的创新实训课堂教学体系,将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调查研究、小组学习等纳入自主学习体系。案例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项目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成果展示增强学生成就感……“花样百出”的教学手段,动态评价与多维考核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真正“吃透”知识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020年,团队改版了模块化教材《高等数学(上、下)》。相比传统教材,第二版的这套新形态教材中增添了许多应用案例,将数学知识点与专业问题和实际生活问题紧密联系,同时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线上学习资源库,让学生“扫一扫”“点一点”就能轻松获取数学故事、案例、习题等课程资源,这本“会说话”的教材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知识应用的能力,让数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一些定义、定理、公式的层面上,而是变得更加“管用”。
为了打造“有趣”“可爱”的数学课,张霞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准备教学资料,总结教学经验,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专业特点安排一些教学实验,如以问题为导向的建模、案例,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
在学生眼中,张霞始终是“威严可敬,又可爱可亲的好老师”,大家都十分喜欢这样一位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的老师。“张霞老师一直都非常负责,对待学生也很细心,从不迟到早退,她上课的内容十分有用,基本上都是跟专业直接对号的,很有实用性,对我们帮助很大,真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2016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徐之奇说。
解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CMC、CUMCM、CRA……这些不是什么品牌名称,而是久久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午夜大学数学创新平台上的热门赛事。竞赛为载体构筑“欢乐”数学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从2006年以来,教学团队重构以互动、共享为核心的动态学习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生指导、评价方式等进行了多维度创新,为数学教学插上“应用”的翅膀。在课堂教学之外,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类赛事,引导学生将专业和数学基础结合,打破学习“边界”,拓展“第二课堂”,以多元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2021年,团队创新性地在全校大一新生中选拔部分学生组建“萌芽班”,每周为“萌芽班”学生开设数学应用专题讲座,在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同时,对他们额外补充一些“营养”,激发和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点带面,用“小班级”影响“大班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18年来,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每一阶段都收获了累累硕果:获得3次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次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工程应用数学A》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从2009年到2024年,仅就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这一项赛事而言,团队老师指导学生累计获奖442项,其中一等奖104项。
在202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奖的23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寿松涛同学说:“在张霞老师绘声绘色的课上,让我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萌生了想要参加数学竞赛的想法,并彻底的贯彻下去,在备赛期间张霞老师每周都会出题,让我们训练,并孜孜不教的教导我们,一起探讨,提供新方法,开阔思路,她的教诲和帮助深深影响到了我,同样自己的努力也同样重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来源:党委宣传部 编辑:潇潇 程敏 预审:牛欣 审核:贾峰